新质生产力,是摆脱传统路径的创新突围,是“绿”与“智”交织的产业跃迁,更是云岭大地向“新”而行的澎湃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省委、省政府紧扣“三个定位”,以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等为突破点,加速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新引擎。
我们将以镜头为笔、以光影为墨,走进工厂车间、科研实验室、田间地头、科技产业园,探访那些用创新改写发展逻辑的企业,记录那些以技术突破重塑产业版图的故事。从“风光水储”一体化的绿色动能,到“植物提取”领跑的云药创新;从“数字孪生”赋能的智能制造,到“科技兴农”激活的田野新景——这里,有云南向“新”而行的生动注脚,更有中国式现代化边疆实践的鲜活样本。
这是媒体深度融合的主动作为,更是主流阵地与时代脉搏的同频共振。通过这场“新质生产力”的发现之旅,让创新驱动的力量被看见,让高质量发展的足音更铿锵,共同书写新时代新征程上彩云之南的壮丽篇章!
变电微站远程控制照明,隧道火灾智能预警,自行式电动细水雾救援车快速救援……3月6日,宣威市至会泽县高速公路小团山隧道观摩现场,高速公路隧道“准无人值守”智能微站的一系列“黑科技”实景操作让人眼前一亮。
“这一解决方案为我国高原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隧道管理模式提供了参考。”“准无人值守智能微站技术的应用为高速公路注入了科技动力,在电力管控、应急响应等环节展现了优越性。”百余名来自交通领域的专家学者代表观摩后,对这一创新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长期以来,传统隧道面临建设难、运维贵、应急慢的行业痛点。依托融合物联网、边缘计算及Al技术,云南交投集团创新打造的集“智能变电、智能管理、智能消防”于一体的准无人值守体系,在高原山区隧道智慧化运营方面展现出强大的“智慧内核”
“高速公路隧道‘准无人值守’一站式解决方案的关键技术在于‘三站两箱一平台’。”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数智化产业事业部设计咨询中心副主任陈志涛介绍,通过智能变电微站、智能管理微站、智能消防微站、柴油发电机箱、模块化水箱和隧道智能微站综合管理平台等一系列智能化、集成化软硬件系统,高速公路隧道实现了全天候、智慧化的电力供给、智慧管理和应急保障。
目前,该方案凭借“安优快省”四大核心竞争力,已在宣会高速、勐绿高速、会巧高速等多条高速公路实现应用,展现出显著的优势。在安全性方面,智能微站配备视频安防系统及门禁系统,有效保障无人值守情况下防盗、防破坏;设有智能火灾探测及全氟己酮气体灭火系统,相比传统的七氟丙烷具有生态环保、无毒无害、不损伤设备的特点,大大提升了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在品质方面,智能微站采用集成化、标准化、模块化生产组装方式,设计使用寿命超过30年,能够适应各种野外极端环境,设备模块质量标准均高于公路常规使用产品的标准,确保了隧道各项设施的高效运行。在效率方面,智能微站的集成化和预制化生产方式,使得设备的安装调试全部在工厂内完成,建设周期大幅缩短,建设效率显著提高;基于系统24小时不间断的智能化管控及前后端协同分析,在“准无人值守”模式下,能显著提升设备感知速度和可靠性,同时,通过重构应急处置流程、增配详尽的应急预案,提高了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及系统的安全性。
特别是成本管控方面,智能微站占地面积小、施工方便快捷,以宣会高速为例,全线约96.7公里共30座隧道,初步测算建设期总节约成本约4384.89万元,成本降低约21.67%;该系统投入使用后,宣会高速运营期人工成本每年可节省约1371.6万元。
下一步,云南交投集团将以高速公路隧道“准无人值守”一站式解决方案为基础,公司将不断拓展和深化技术创新领域。一方面,积极融入储能、无人机巡检、光伏发电、沿线通信覆盖等先进技术,持续升级解决方案,力求在更多场景中实现智慧、安全、高效的无人值守运营。另一方面,探索新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如区块链技术在交通物流中的应用、大数据在交通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等,为交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
(记者:李承韩)